土壤淋洗工藝:如何將重金屬從土壤中祛除?
土壤淋洗修復技術,是指在土壤中注入或滲入沖洗液,使其流經需治理的土層,解析土壤中的污染物,再對含有污染物的沖洗液進行處理及回用的過程。
土壤固持金屬的機制可分為兩大類:一是以離子態吸附在土壤組分的表面;二是形成金屬化合物的沉淀。

土壤淋洗原理是運用試劑與土壤固相中的重金屬作用,形成溶解性的重金屬離子或金屬絡合物,然后用清水把污染物沖至根層外,再利用含有一定配位體的化合物沖淋土壤,使之與重金屬離子形成更穩定的絡合物;淋洗液可以是水、化學溶劑或其他可能把污染物從土壤中淋洗出的流體。淋洗液的注入可改變土壤與污染物的吸附-脫附特性、氧化還原電位、界面張力、酸堿度及分配、溶解、沉淀狀態等,從而增加污染物的溶解度,使其與溶液形成乳液或發生化學反應,促使土壤中污染物祛除。土壤質地、污染物類型及賦存狀態對土壤淋洗的效果有重要影響。土壤沖洗技術可用于放射性物質、有機物、重金屬或其他無機物污染土壤的處理或前處理,砂礫、沙、細沙以及類似土壤中的污染物更容易被淋洗出來,而黏土中的污染物則較難淋洗。
土壤沖洗有多種實現形式,包括原位修復和異位修復。 或用帶有陰離子的溶液,如碳酸鹽、磷酸鹽沖洗土壤,使重金屬形成化合物沉淀。該方法的技術關鍵是尋找一種既能提取各種形態的重金屬,又不破壞土壤結構的淋洗液。目前,用于淋洗土壤的淋洗液較多,包括有機或無機酸、堿、鹽和螯合劑。
目前,應用于土壤淋洗修復的裝備多為撬裝式,這樣將土壤淋洗的各個系統裝備集成于一個可拆卸鋼構工作平臺上,可以整體快捷安裝、靈活轉場。土壤淋洗裝備的大小可根據項目實際處理量、修復工藝進行定制化裝備制造。

企業新聞

